燃料电池:加氢站获政策扶持但短期风险积聚

来源: 2019-09-01

氢燃料电池产业前景虽好,但是仍然存在几点风险。第一个是产业处于刚刚启动阶段,不宜太乐观。卖方分析师称2017年是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元年,2018年是燃料电池商用化运营元年,并且以补贴在2020年不退坡为由,类比2012年和2013年电动车产业刚起步时的情形。(股市动态分析)

K图 bk0682_1

3月15日,两会审议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修订版)补充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等内容,同时,发改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也相应增加了“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政策上的加码让加氢站一跃而起成为市场新热点。

加氢站是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国家高层有计划推广燃料电池。加氢站是氢燃料电池的细分领域,从产业规模看,目前氢燃料电池处于刚刚商业化运用的导入期,市场预计规模超百亿美金,成长空间广阔。

个人认为,氢燃料电池可能只是锂电的补充而已,目前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不宜过度乐观,且相关标的股价已被炒高,短期风险积聚,想要参与的话,等股价以及相关公司业绩走出来后再跟进也不迟。

加氢站先行

加氢站属于燃料电池的领域的分支,类似于锂电池对应下游的充电桩,氢燃料电池的发展需要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数据统计,不计入土地成本,一个35M帕、日均供应量400公斤的小型加氢站的投资成本在200-250万美元,规模大的则达300万美元,若2030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年销售规模达到百万辆,配套5000座加氢站,最保守的估算,对应的投资规模高达100-125亿美元,产业成长空间不小。

产业规模虽大,但国内国内加氢站数量却极少,2016年全国运营的加氢站只有三座,分别是北京永丰、上海安亭和郑州宇通。而目前国内正在运用的加氢站也才20座,开工建设中的有24座,还处于规划中的有45座。

与国外对比,全球目前燃料电池商用规模最大的是美国,拥有5600辆燃料电池车,配套加氢站67做,其次是日本,拥有2700辆燃料电池车,配套加氢站31座,按照规划,日本将在2025年建成1000座加氢站,2030年建成5000座加氢站。所以,这两年国内加氢站数量虽然在加快增长,但相对而言仍然偏少,远远无法满足氢燃料电池产业需求。

加氢站稀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不像充电桩扩建那么简单,把地和配网搞定就能充上电。氢能是危化品,加氢站扩建涉及到行政审批和管理,以前没有统一的安全实施标准,也没有统一运营监管相关制度,更没有全国范围统一的建设规划。两会将加氢站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政策扶持力度空前,未来加氢站建设有望提速,产业有望应该快速增长期。

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

加氢站产业链分为氢能获取、加氢设备和站点运营三个环节。站在产业链的角度看,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两个,一是氢气生产。制氢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氯碱工业副产氢、水电解制氢、水煤气化工原料制氢、生物质和光化学等新型制氢。每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比如说水电解法,最为环保,但成本也是最高的;水煤气法成本最低,但对技术标准要求最高。这里面,兼具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的方式,就是氯碱工业副产氢,其工艺成本适中,是目前最为适宜的制氢方式。据国金证券统计,氢气要具备更高的竞争力,则成本需要低于油价20%,大概是22.78元/千克。目前看氯碱工业副产氢的成本范围在17.9-19.2元/千克,应该说已经有了很高的经济型。未来随着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水电解法可能成为主流,氢气还有进一步降价空间。标的选取方面,可关注氯碱化工行业的华昌化工,以及有实际氢燃料产业链的美锦能源

二是加氢设备,加氢站设备主要包括储氢装置、压缩设备、加注设备、站控系统等,其中压缩机成本最高,达到30%。但目前建设加氢站所需的关键部件国内基本上没有成熟产品,大多靠进口为主,导致整个建设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制约加氢站扩建的另外一个原因)。未来这一块的看点是国内能否大规模国产化,北京天高和江苏恒久机械已经有相关研发,前者产品已经运用在近10座加氢站项目中。这一领域A股相关公司主要有厚普股份雪人股份富瑞特装等。

氢能只是锂电补充

氢燃料电池产业前景虽好,不过这里还是要提示下几点风险。第一个是产业处于刚刚启动阶段,不宜太乐观。卖方分析师称2017年是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元年,2018年是燃料电池商用化运营元年,并且以补贴在2020年不退坡为由,类比2012年和2013年电动车产业刚起步时的情形。

我个人觉得有些太乐观了,这里拉一组数据,电动车刚起步的2012年和2013年,国内纯电动车销量分别是1.27万辆和1.76万辆,全年2013年电动车销量就已经超过22万台,而且是客车和乘用车都有覆盖。而燃料电池汽车国内2017年是1272辆,2018年是1527辆,主要运用领域在客车和货车,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燃料电池客车为1418辆,燃料电池货车为109辆。可以看出,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数量相差甚远,而且燃料电池已经进入补贴目录多年,并非最近才有的,综合来看,这个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个是政府高层对氢燃料电池未来的一个产业定位,可能只是作为锂电池的补充。判断理由有两点:一是燃料电池相比锂电,在能量密度方面更具优势,所以目前在客车和重型卡车等领域运用较多,而这两个领域刚好是锂电池的薄弱环节。二是从下游配套设施等方面考虑,国家继续花费大额补贴重塑一个新产业的逻辑不强,比如说锂电池充电,无论技术如何变革,充电还会是那个充电桩,但氢燃料电池不同,若氢燃料电池被提上发展主要位置,这些设施都要推倒重来。

第三个是炒作风险,最近市场炒作之风兴起,相关标的股价都已经飞上了天,而且很都是紧随热点概念来发布信息,最后项目能否落地还不一定。比如说雪人股份,一遍发布燃料电池合作信息,一边大规模减持。背后的意图其实很明显。所以,我们不建议投资者当前价位还去追高。

(来源:东方财富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