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任育之:十四五期间将促进光伏制氢、光伏+储能等新业态成熟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 2020-12-11
12月10日,在“2020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总结了当前光伏行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北极星为大家带来发言实录: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技术进一步持续推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拉动投资、促进就业,促进经济绿色恢复的重要抓手。
我国的光伏行业经济顽强的韧性,依然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初步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可能达到3500万千瓦左右,持续8年全球第一,光伏的利用率保持高水平。
从1~10月份的统计来看,光伏的发电利用率达到98.3%,同比增长了0.12%,光伏的发电成本也进一步下降。可以说今年以来,在全行业共同的努力下,中国光伏行业接受了疫情和全球经济衰退的考验。同时今年还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5年我国光伏发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年年底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将达到2.4亿千瓦,我国自主研发的光伏电池创造了多个实验室转换效率世界第一,商业化量产的电池组件转化效率也是世界第一。
光伏主要生产能力也取得了全面进展,多晶硅产量占全球的67.3%,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在全球占比70%。
202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光伏发电都具备了平价上网的条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的智慧和力量,应该看到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摆脱补贴依赖,是我们整个行业的成人礼,是全体光伏人的共同梦想,也是我们行业发展的骄傲。
我们在座的每位参与者都理应有这份自信和自豪,但是成人不意味着成长壮大,更意味着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和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目前光伏发电规模迅速扩大,行业不断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考虑有以下三个问题与在座的各位共同去思考。
十四五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规模需求将远高于十三五
一是如何继续以较高规模扩大规模,较大的速度扩大规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30·60”目标,对我国能源体系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都按照这个目标,正在测算十四五和十五五时期,光伏风电的发展目标。从目前的测算情况看,十四五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规模需求将远高于十三五,这对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同时我们也应该感到压力山大,这一目标仅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部门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调动国务院各个部门,我们各个行业甚至全社会的力量来实现,有必要调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必要调动我们在座的光伏制造企业,光伏发电企业,包括我们的电网公司,传统的能源基地能源企业的积极性。
今年年底光伏发电将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
二是如何进一步融入电力系统?据我们预测,今年年底光伏发电从规模上将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随着大规模高比例的接入电网,光伏的消纳将变得越来越困难。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今天都会有这些感受,明天你们会感受很深。比如我对某一个人来说,我们觉得光伏发电是优质电源,是白天供电高峰,但是随着量的积累,事情也会发生变化。
国内的青海山东各个省份的负荷曲线已经变成了压制曲线,政府的用电高峰已经成了用电低谷,给电力调控带来极大的压力。我想这个需要电网和光伏行业共同来商讨解决。我们通过技术进步来解决这个问题。
十四五期间光伏需要参与电力市场
三是如何成功地参与电力市场。目前光伏发电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和煤电等传统能源公开竞争,还存在较大的难度。我想大家也深有体会,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必将逐步参与市场,这是大势所趋。如何成功的参与电力市场,应该是在十四五期间,行业各方必须要共同研究和破解的问题。
对光伏行业的五点建议
下面我从我们行业发展,特别是新能源的行业发展,给光伏发电提几点建议:
一是持续推动光伏发展技术的进步。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意见,重大问题的文章中提出要拉长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创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持续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省全产业链优势,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光伏产业需要持续的推进进步,不断增长长板优势。
十四五期间帮助光伏发展将从补贴驱动应该转为创新驱动,最根本的对光伏行业来说是技术的创新。我们也将鼓励企业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大关键零部件制造许,补短板力度,继续优化光伏产品各个生产环节技术工艺,加大与光伏发电一切相关的储能、智能电网、自动控制的研发的力度,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和成本的持续下降。
二是大力推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只有成本的持续下降,光伏应用的市场才会不断的增加,光伏应用的规模才能持续的扩大,光伏发电才能真正在能源革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光伏的发电仍有成本下降的空间,有专家提出可以提出一毛钱一度电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能够早日实现,光伏发电将与储能、可能未来的氢能等技术相结合,大大的降低全社会用能成本,将深刻的改变中国的能源革命。我想可能还包括世界能源革命。
目前我们在谋划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发展布局,基地示范工程行动计划,考虑在三北西南布局多个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基地,在各地推动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的光伏发电的平价基地,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多模式集中光伏发电,同时我们还要大力的推动固定和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使分布式光伏的规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从而以超大的市场规模支持国内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
三是不断拓宽应用的场景,创新商业模式。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进一步下降,许多过去受经济性限制的光伏发电应用场景不断变成现实,可以考虑在西部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地区,建设大型的光伏发电基地用于制氢,可以推动建筑安装光伏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成为大数据的选择。可以推动光伏加储能,从而使光伏发电供电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多的替代电力系统中价值更高的综合用电。并可以凭借可调节的电力现货市场参与竞争,获得优势。
此外,光伏发电成本降低,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为新能源的微电网、分布式光伏提供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强劲的动力。十四五期间,我们也将推动一批示范项目建设,促进光伏加储能、光伏治沙、光伏制氢等新产业新业态的成熟,并实施一级行动计划,促进光伏发电多点开发。
四是不断完善光伏行业配套的支持政策。我们还将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继续推动出台配套政策。目前初步考虑继续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考核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我们在完善并且可能要做很大的一些变化,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推动出台平价时代光伏电价政策,做好与电力市场的衔接。在保证项目基本收益的情况下,逐步有序推动新增光伏发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动新一代电力市场建设,确保大规模光伏发电的接受和消纳,推动有利于光伏发电和用地环保政策的结合,以及建筑物上安装光伏的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出台。
第五个方面是增强风险意识。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是经历过风吹雨打的,所以这个道理是很明白的。光伏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行业的发展,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对其他相关的产业造成影响。今年多晶硅和光伏玻璃的涨价就是一个例子。此外光伏产品出口比例也不大。国际上的政策变化,市场都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为此我希望我们光伏行业都需要增强风险意识,相关企业协会学会商会要加强对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国内外市场的风险研究,对问题要及时跟踪研判,并及时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解决。
以上几点意见是对光伏行业的希望,也是对我们自己工作的要求。希望我们全行业共同努力,推动光伏行业快速高质量的发展。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面临广阔的新的发展前景,但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希望大家也关心和支持我们能源局的工作,多为我们的工作提宝贵意见,特别是在十四五规划的档期,需要大家为实施规划提宝贵的意见。
目前国内光伏制氢项目
据北极星氢能网统计,截止日前,国内已签约(包含已建、在建项目)光伏制氢项目超过25个,并且风电、光伏行业不少企业已经行动起来,拉开新能源+氢序幕。
以下为项目表:
9月28日,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内蒙古新能源公司(下称“国电电力”)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签署《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鄂尔多斯千万千瓦新能源基地伊金霍洛旗500万千瓦光伏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该项目将通过蒙西消纳和特高压外送方式,在伊金霍洛旗实现500万千瓦光伏项目开发建设。项目主责单位内蒙古新能源公司将结合伊旗的产业优势,通过农光、林光、牧光、渔光互补开发模式,引进储能、制氢、钙钛矿等先进技术,打造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燃料电池和氢能产业一体化经济发展模式。项目总投资约220亿元人民币,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85亿度。
此外,2020年9月23日至24日,吉林省能源局副局长杨庆明以及相关处室负责同志,组织远景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产品技术官王晓宇等一行6人,就建设千亿级绿色能源产业集群事宜,对松原市、白城市进行考察。实地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松原市查干湖生态小镇,白城市公交公司、3MW光伏+储能制氢项目及加氢站建设情况,听取了项目从谋划到建设的整体介绍。
9月下旬,有媒体透露晶科科技与空气产品公司(Air Products, NYSE:APD)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晶科科技将与空气产品公司在光伏新能源领域展开合作,基于其在制氢领域的丰富经验及领先技术,将“制氢”与“绿电”充分结合,共同推进绿色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助力社会和工业领域脱碳减排,进一步提高能源体系的韧性。
11月,在“进博会”期间,阿特斯集团、苏州国巽新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功签订“光伏制氢+百万吨级甲醇”零碳排放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合作取得了良好进展,也为今后深化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该项目一期计划于2021年内投产,二期计划于2022年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