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还是氢能?新能源路线之争再起波澜,与汽车智能绑定或是正解

来源:直播车市 2019-09-03

“传统汽车退出不仅是纯技术性问题,更事关产业安全、国家安全、甚至政治博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在8月31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如是说。


新能源路径的不同看法


这无疑是对此前沸沸扬扬的“中国燃油车退出时间表”议论的回应。截至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约2.5亿辆,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350万辆,占比只有1.4%。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一些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开始逐渐暴露。而且在节能减排方面,很多专家已经对电动为主的新能源发展路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在本届论坛上认为,长里程纯电动汽车,不节能减排,尤其是在以煤燃烧等为主要发电来源等当下更是如此。即使未来电网的电能主要来自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高能电池过关了,长里程纯电动车也未必可取。与此同时,杨裕生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假节能减排;燃料电池电动车,难节能减排;微小型纯电动车,真节能减排;增程式电动汽车,很节能减排。


同时,他强调,“纯电动车电池多,车重,耗电多,未必是最终目标。”在他看来,要衡量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发动机和电池配合效果最佳。


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也表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型关键期,更需要明确发展方向,抢抓市场机遇,明确双积分政策的本质目的。


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面临财政补贴退坡,产品竞争力仍需提高的特殊局面下,需要思考如何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实现平稳过渡,并急需转换发展动力,提升产品质量,优化配套环境,促进融合发展。


如果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来理解新能源的路线问题可能会更加明确,“交通运输行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收受益者,也是受限者,更是推动者和奉献者。”论坛现场,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如此表示。


谈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蔡团结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首先好因地制宜开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坚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因地制宜让各方选择。其次,要集中开展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观念技术攻关,实行产学研结合,尽快明确技术路线,氢燃料电池汽车,不要再走当时发展电动汽车,纯电动、混合动力的老路。


笔者认为,伴随政策的调整完善、技术的迭代进步以及场景的逐步细化,新能源汽车的多元化技术路线正在越来越清晰,未来将形成纯电动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氢燃料、固态电池等多元化路线并存的态势。在产业回归市场的大背景下,多元化技术路线正是现阶段市场给出的最优选择。


电动并不是唯一,诸如混动技术与氢燃料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新能源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突破以及国家大力发展氢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受到更多关注,并受到肯定。对于远程公交、城际物流、长途物流,燃料汽车具有零排放、续航里程长的特点,它是适应市场最佳需求的最佳选择。


目前看来,纯电动可以得到发展,氢能源可以得到发展,还可以发展传统燃油车的节能,大家在各自的路线上发展,最后让市场和消费者做出选择才是正解。


未来新能源应该与汽车智能深度捆绑


从2009年的“十城千辆”计划开始,在政府的大力推广和支持下,十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巨大突破。通过十年的快速成长,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规模已经从2009年的不到一万辆,发展到2018年的125.6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大幅退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暂别了高增长。从整体新能源市场销量情况来看,2019年7月,新能源车共销售了3.0万辆,占整个市场销量的2.1%。与上个月相比,销量环比下降84%。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同比下跌35.3%,为近一年内历史最低。纯电动汽车在后补贴时代将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具体来讲,纯电动汽车回归“短途车”的定位。低端则更接近低速电动车,甚至超越道路机动车的范畴。高端产品解决方案则以插电混动、增程式接力纯电动车为主流,而在双积分政策的引导下,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角。


笔者认为补贴退坡之后新能源车市出现的新动向是一种市场选择的结果。新能源汽车产业除了要在安全、配套与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之外,更应该积极配合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在生产、设计、技术路线等选择上提前谋划。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对传统汽车产业的生产、设计,包括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技术覆盖范围等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充分考虑自动驾驶的发展技术限制,跟踪和研究国内外的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总体的自动驾驶发展路径选择去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


自动驾驶的出现,不仅仅是汽车技术的一种更新,对于未来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自动驾驶更能满足未来人们的出行需求;而新能源汽车中电能的获取远远比石油便宜的多,在未来的汽车产业中,成本会更低,以后的市场也是不可小觑的。所以自动驾驶技术在新能源上面发展的空间更大。


当然,自动驾驶虽然在一些燃油版的汽车上也能看到,但是这些发展就目前而言只是暂时的,如果自动驾驶想要得到更好的表现,就必须找准定位,借着新能源的趋势往上走;同理,新能源技术想要在汽车领域更胜一筹,自动驾驶无疑会让它锦上添花。


目前,国内自动驾驶主要玩家大体可以划分为造车新势力、传统主机厂,还有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三大群体。造车新势力的新能源产品定位,对于发展自动驾驶而言具有天然优势;传统主机厂在汽车制造领域拥有实践经验,熟识自动驾驶可用场景;高科技企业擅于系统研发,在技术层面长板效应显著。


在舆论造势方面,新势力车企始终都走在行业的最前端,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主体依旧是传统车企,新势力在短时间之内难以形成气候。而高科技企业例如BAT正在筹建统一的大平台将车企揽入旗下。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合作共赢的例子。新能源外壳套上自动驾驶的灵魂才能让中国汽车产业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是大势所趋,其发展与推广也需要汽车企业和政府以及社会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攻克,新能源汽车驾驶的安全性会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立法的完善,会更好地为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起飞保驾护航,为新能源汽车智能过渡期的到来保驾护航,从而促进L5时代的来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