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文章:拥抱“氢”时代,各国奋勇争先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21-09-15
在通往“氢经济”的道路上,其他国家已经远远领先于德国。但是,德国企业仍能从这种发展中受益。
不单是欧盟制定了更高的气候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正致力于让本国经济脱碳。在上述过程中,“氢”这一话题变得越来越受关注。
小分子能起大作用
据世界能源理事会分析,占全球经济总量近一半的至少20个国家,目前已经或即将批准本国的氢战略。日本、法国、韩国、荷兰、澳大利亚、挪威、西班牙和葡萄牙尤其处于领先地位,但俄罗斯、中国、摩洛哥和美国也在制定本国的相关战略。
西门子能源股份公司新能源业务执行副总裁阿明·施内特勒说:“德国曾长期领先,但其他国家现在追了上来。”
这并不那么令人惊奇,因为到目前为止,如果没有这种无色气体,几乎不可能真正实现能源转型。尤其在让钢铁和化工等能源密集型行业实现脱碳方面,借助电解技术、利用绿色电力制备的氢将扮演关键角色。
对于巴斯夫、科思创、蒂森克虏伯和萨尔茨吉特等公司而言,小小的氢分子将是它们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的唯一途径。例如,蒂森克虏伯打算从2030年起用氢能取代焦煤来加热炼钢炉。与此同时,在航空和重型货物运输领域,也可能用含氢的混合燃料取代煤油和柴油。
绿氢之所以是能源转型的重要工具,还有一条原因:可以利用多余的风电和光电来电解制氢;如有需要,也可以再逆向转换为电能并储存在电网上。
灰氢、蓝氢与绿氢
德国在2020年6月制定氢战略已经有些晚了。日本、法国、韩国、荷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等国有的早在几年前就制定了战略。世界能源理事会预计,到2025年,占全球经济总量80%的国家将为发展“氢经济”制定本国的战略。
德国致力于在工业和运输部门使用氢能,并且重点关注用可再生能源制备的绿氢;中国和日本等国则希望在电力和建筑部门也越来越多地利用这种气候中性气体。
施内特勒说:“德国在氢能源汽车问题上比较保守。”他还说:“中国在该领域非常活跃,韩国和日本也是。德国必须注意不要掉队。”
但是,国家战略的差别不仅表现在哪些领域使用氢,还与氢的“颜色”有关:灰氢是用天然气制取的;蓝氢同样是用天然气制取的,但制取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储存和处理。对多数国家而言,这两种氢仅仅是使用绿氢之前的过渡。2030年之后,尤其瑞士、阿联酋和摩洛哥将只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绿氢。
而在2030年之后,英国、挪威、日本、韩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除了扩大绿氢利用范围,还将大量使用蓝氢。俄罗斯和韩国在各自的战略中甚至还打算继续使用灰氢。
绿氢市场前景广阔
到目前为止,德国已与荷兰、摩洛哥、澳大利亚、智利、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建立了氢能国际伙伴关系。德国企业也能从中获益。
咨询企业利特尔公司的马蒂亚斯·冯贝希托尔斯海姆说:“这不仅涉及蒂森克虏伯等设备制造商,也涉及电解器的膜技术创新,德国在这方面实力很强。”他说,日本、英国、德国和美国是氢能领域的技术领头羊。
西门子能源等大型企业认为,全世界对小小的氢分子的炒作首先是一个重大机遇。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到2050年,绿氢市场规模可能增长至1万亿美元。许多企业希望从中获益。
就在几天前,英国与荷兰合资的石油巨头壳牌公司和德国能源企业尤尼珀公司宣布,双方计划共同推动建设一座氢能基础设施。
即便如此,专家仍一再批评德国发展“氢经济”的进展太慢。冯贝希托尔斯海姆说:“我们距离成果转化还很遥远,目前还没有完整的价值创造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