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正文

中国版“H2M”谁执牛耳?

来源: 2019-09-02

今年两会上,氢能成为热议话题。很多代表、委员都提到加氢站建设这一产业链“肠梗阻”问题。

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代表在《关于加快我国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均衡发展的建议》中指出:目前,我国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氢站建设进展极为缓慢,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步伐。

呼吁加强顶层设计,整合优质资源,鼓励多方合作,组建加氢站建设运营“国家队”,统一规划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布局,促进氢能源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全面发展。

为解决产业发展初期加氢站面临的“死亡之谷”,英国、德国、日本以及近期韩国都曾由政府推动本国大企业组建加氢网络平台公司,统一负责加氢站网络规划、建设和运营。

H2M

为大规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建设本土便捷的加氢站网络,德国成立了以国家氢与燃料电池技术组织为主导,液化空气集团、戴姆勒、林德、OMV、壳牌和道达尔等跨国公司参与的合资企业H2 Mobility。

计划到2019年在德国七大都市区(汉堡,柏林,莱茵-鲁尔,法兰克福,纽伦堡,斯图加特和慕尼黑)之间车流量最大的高速公路沿线运营100座加氢站;到2023年,在德国建设400座加氢站,为氢能源交通铺设基础网络。

当前,德国境内加氢站绝大部分由H2M运营。H2M主要通过德国联邦运输和数字基础设施部(BMVI)和欧盟委员会获得资金,负责管理所有运营任务,具体包括网络规划、申请许可证、采购、施工和运营工作。2018年,中国长城汽车通过提供额外投资入股H2M,成为其第七个股东。

JHyM

为在日本全境推动加氢站战略性建设和高效运营,加快推动燃料电池汽车普及,日本丰田汽车、日产汽车、东京燃气公司、政策投资银行等11家企业在政府主导下联合成立加氢网络公司Japan H2M(JHyM)。

JHyM的定位是“加氢站建设的推动者”,在综合考虑中央政府补贴政策、地方政府的普及措施基础上,JHyM将自主制定“加氢站建设计划”。其中,基础设施公司负担加氢站的投资和建设成本,并接受汽车公司通过JHyM向其委托的加氢站运营业务;金融机构等通过向JHyM出资,在加氢站实现独立运营之前筹集所需资金,减轻基础设施公司的初期投资负担。

近日,日本政府修改了氢能进度表,进一步降低使用氢燃料电池车(FCV)的价格、放宽对无人运营加氢站(依靠远程操作)的监管,并把2020年增加100座加氢站的目标提升到了160座。

HyNet

为激励更多企业参与加氢站建设,分散建设成本、负担和风险,韩国能源部发起设立了HyNet的公司。该公司由韩国天然气公司、现代和液化空气韩国公司、Woodside Energy,Ecobio Holdings等13个政府、民间及境外资本共同投资组建。

HyNet计划投资1350亿韩元(约8亿人民币)在2022年前建立100个加氢站。目前,韩国拥有加氢站16座,主要由地方政府拥有和运营。韩国能源部计划2019年增设71座加氢站,到2022年将加氢站增至310座;并将给予每个新站15亿韩元(约890万人民币)补贴。

 中国版H2M谁执牛耳?

中国石化。

作为国内加油站龙头,坐拥30000多座加油站,占据30%的市场份额。尽管面临部分政策障碍,油氢合建站一直被认为是未来加氢站网络化尤其是“进城”的最便捷的途径。中国石化广东分公司已经完成近10个油—氢混建的地址选择,并启动了2座加氢站建设。

今年两会上,中石化副总经理马永生表示,氢能产业发展符合中石化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公司已布局氢能产业,正研究燃料电池。除了大规模的炼化制氢外,中石化是首批加入国际氢能委员会的央企,也是唯一加入该组织的中国油气公司;

2018年中石化与日本能源集团JXTG签署协议,将在第三方市场合作开发建设氢燃料加气站。

其实,不论是中国石化还是中国石油来打造加氢站网络都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加油和加气的左右互博,二是未来氢气来源,尽管可以短期提供副产氢,但炼化始终是耗氢用户。

国家能源集团。

作为最早布局氢能的央企,坐拥煤制氢、化工副产以及可再生能源制氢全路径、低成本氢源优势。

据凌文总经理公开场合所述,国家能源集团年直接制氢产能400万吨。2017年已在江苏如皋开建国内首座70MP/35MP商业加氢站,同时在全国多地开展项目布局。对于国家能源集团的前身原神华而言,加油站并不陌生,近年来已先后在内蒙古等地布局了10多座加油站。

此外,同为首批加入国际氢能委员会的央企,国家能源集团在国内发起设立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被寄予厚望。这也是其最大优势——通过中国氢能联盟发起设立加氢网络公司不失为一条明智之举。

目前,组建加氢基础设施“国家队”尚面临三个问题:

第一,国家对氢能的整体定位以及加氢站的审批等一系列政策尚未明确;

第二,国内加氢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布局非一朝一夕之事;

第三,谁来牵头——基于存量资源的中石化,还是基于增量资源的国家能源抑或自下而上的车企?

相比之下,“地方队”反而具备捷足先登的条件:如上海、广东、山东氢能发展有基础的地区,完全可以打造由地方国资控股公司牵头,央企、外资以及民营企业参与的平台,率先打通区域内加氢站审批流程并统一规划布局,实现单点突破。(来源:拉瓦锡178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