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正文

成都丨引众央企入川打造“氢能天路”

来源: 2019-09-02

2019年4月22日,四川首届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大会隆重召开。会上,成都市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促进会挂牌成立,成都市还与国家能源集团、长江三峡集团和东方电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在川打造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示范。

至此,我国五大氢都终于聚齐——北有张家口,南有佛山,东有上海,西有成都,中有武汉,中国氢能产业化蓝图正徐徐展开。

1.为什么是成都?

四川省富水富气,氢能可持续发展潜力突出。全省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年产天然气200亿立方米以上,约占全国总产量25%;全长1.3万公里的环形输气网络,输气能力及覆盖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43亿千瓦,占全国的21.2%;其中技术可开发量1.03亿千瓦,占全国的27.2%,经济可开发量7611.2万千瓦,占全国的31.9%,均居全国首位,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

四川省成为继广东省之后,全国第2个开展氢燃料电池客车商业示范运行的省份。2018年全省弃水电量约600亿千瓦时,可制取120亿立方米氢气,供应百万辆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

成都市发展氢能产业具备区位优势、人才优势、能源优势、市场优势、产业基础优势。

“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双重区位优势加持,成都市涉氢企业和科研院所已达5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余户,上市企业7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规模较大的企业有东方电气、成都客车、中植一客等;主要产品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制氢装备、加注设备、储氢瓶等。已示范运行的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累计安全运行40万公里,能耗指标低于其他城市同款车型约20%—30%。

汽车制造是成都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经开区已聚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神龙、沃尔沃、吉利汽车等12家整车企业,初步搭建了年240万辆的整车产能,成为西部地区第二大整车生产基地。到2022年,成都市制造业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50%以上。

仅4月份,成都氢能产业捷报频传:

—4月1日,成都市郫都区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投资促进工作的意见》,氢能被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4月10日,中国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在成都正式投产。

—4月12日,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联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8家单位成立了“氢能与燃料电池分析方法标准制定工作组”,夯实气体分析方法标准化基础,支撑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

—4月13日,成都市氢能暨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2019年第1次会议召开,要求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攻坚突破,合力推动“成都造”产品尽快进入市场。

—4月17日,厚普股份与Air Liquide全资子公司ALAT联合出资1亿元在成都市郫都区设立一家从事在氢能源市场开发、制造和销售的综合加氢站合资公司。

—4月22日,成都市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促进会挂牌成立。成都市与国家能源集团、长江三峡集团和东方电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手在川打造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示范。

2.三大央企

三大央企各有所长,且同为中国氢能联盟发起单位。国家能源集团作为盟主,拥全球首屈一指煤制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优势,年供氢能力超过500万吨,旗下四川大渡河公司年弃水电百亿度;今年领衔开展了科技部的“可再生能源与氢能”重大专项和能源局的“氢能产业定位研究”。

长江三峡作为最为清洁的能源央企,累计发电量已突破2万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部电量的99.3%。世界十大水电站中三峡集团占据半壁江山,早在2018年3月便与美国普顿签署氢能产业合作协议开展制氢、储氢和加氢先进装备的研发和生产。

东方电气作为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总承包企业集团,坐拥火电、水电、核电装备优势,已掌握了膜电极制备、电堆设计、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在内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全套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多项空白。

首批搭载东方电气自主研制氢燃料电池的10台公交车已在成都市实现商业运行;1000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批量化生产线标志着其在氢燃料电池产品的生产制造迈入了批量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新纪元。

3.氢能天路点评

目前,成都市已有多个氢能相关产业项目启动,包括郫都区氢能源产业基地,新筑股份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列车”研发项目、川大-攀钢-广东泰罗斯的钒钛基储氢合金—燃料电池电源系统产业化等项目。

另外,广东泰罗斯公司、成都雅骏、川大签署了开发燃料电池物流车协议,四川荣创公司和中车成都机车公司拟合作在轨道交通领域开展氢能示范项目,国蓉科技—川大—广东泰罗斯等单位正筹建“成都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工程技术研究院”。

成都市将以郫都区为示范区域,以龙泉驿区、成都天府新区、新津县、新都区、双流区等为重点区域,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轻轨列车两大终端领域,不断完善产业链,培育龙头企业。

氢能首席观察认为:围绕富余水电电解制氢,打造“氢能天路”是一篇极具四川特色的好文章。但难度非同一般,首先我国水电资源较好的资源已充分开发,后续项目地理位置复杂。

其次,随着长江流域水电梯级联合调度和特高压建设,弃水问题逐步得到缓解,尤其三峡全集团预计2020年将解决弃水问题。

第三由富余水电现场制氢,水电站至工业区路段的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不足,难以通过天然气管道掺混氢气进行运输,至于在崇山峻岭间开展汽运更是运输难度大、成本高。

第四,富余水电制氢集中在夏秋丰水期,氢气平稳供应需要多途径跨季节调节。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地方政府牵头,促成电网和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达成过网制氢协议;同时,开展有机液体水运输氢,实现沿江氢能调配。

对于中国氢能产业落后国外的缘由,国家政协副主席万钢同志曾谈到:“尽管我国政府自2011年以来相继发布一系列政策,引导并鼓励氢能产业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燃料电池技术发展、氢能产业装备制造等方面相对滞后。

主要原因是我国产业基础研发与核心技术上投入不足,应用领域政策支持不足,产业集中度不够等。特别是与国外产业巨头积极介入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不同,我国至今产业发展仍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主,能源与制造业大型骨干企业的介入程度有限”。

随着央企的入场,产业格局有望为之一变。   (来源:拉瓦锡178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