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燃料电池国补政策尚未明晰,导致今年上半年燃料电池车推广速度受到一定影响,但依然比去年上半年状况好很多;
燃料电池企业技术实力有所提升,同时加码建设产线;关键材料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送样测试偏多,个别已经应用到车上;
国内新建项目主要用于生产氢燃料电池的相关原材料及辅件,因此带动很多生产设备的需求;下游应用开始起量,产线产能利用率提升,促使氢燃料电池及零部件等价格下降;
国内加氢站这两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小高潮”,但“大高潮”还在后面。
2019年1-6月燃料电池产业生态究竟如何?高工氢电用10组数据为您呈现:
1、生产燃料电池汽车1408辆
2019年1-6月中国共生产燃料电池车1408辆,同比增长637.17%。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9年1-6月国内氢燃料电池客车产量563辆,占2019年上半年总产量的40%,氢燃料电池专用车产量845辆,占2019年上半年总产量的60%。
2、46家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
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调研分析,截至2019年6月,中国共有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46家(含自产电堆的企业)。46家系统企业中,2015年——2018年成立的企业有34家,其中2016年成立的燃料电池系统企业最多,为11家。
中国46家系统企业中,50%(23家)的燃料电池系统企业位于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系统企业有11家,占比24%,这些企业的成立时间为2015——2019年。分析46家企业的技术来源,自有技术的企业占比54%,共25家;靠技术引进的企业有9家;技术来自科研院所的企业有8家。
3、燃料电池系统产能为37000台/年
根据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统计,截至2019年6月,国内氢燃料电池系统现有产能约为37000台/年。
根据各企业的发展规划,GGII预计,2021年国内氢燃料电池产能将达到14.65万台/年。
4、燃料电池系统功率30kW-50kW
从细分领域上看,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国内主流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的系统体积功率密度普遍在300kW/L以下,而系统的质量比功率密度多处于220-320kW/kg之间。
在目前相关企业公布的电池系统中,大多数功率分布在30-50kW之间,其中采用石墨板电堆的系统占据较大份额。
石墨双极板因其耐久性长,广泛应用于商用车,国内商用车的迅速发展为其提供广泛的应用市场,因而石墨双极板技术成熟度较金属双极板高,且功率分布较广,深入其中的企业更多。
但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金属双极板将会成为主流,其中国内有开发计划的电堆企业中,多数电堆类型集中在金属板电堆上,电堆功率集中在70-100kW。
5、超70家上市公司进入
随着市场资金围猎“氢能”概念,一批上市公司也开始借助氢能风口加快参与氢燃料电池及产业链条上各个项目的步伐。
从上市公司介入氢能产业的方式来看,企业进入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入股现有公司、合资成立子公司、自有团队独立成立、技术引进。
据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不完全统计,国内超过70家上市公司布局,2019年上市公司集中进入。
这些上市公司布局全产业链、利用自身优势延伸至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仅财务投资、炒作概念而实际进程缓慢等各种目的都有。
今年1-6月,上市公司投资设立子公司、兼并购氢能公司的事件约25例左右,其中10例与氢能相关,11例与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相关,4例与膜电极及双极板相关。
6、燃料电池及零部件的价格下降20%——50%
根据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的调研,2019年国内的MEA价格约为10000——15000元/m2;电堆的价格从2018年的8000 ——10000元/kW下降到6000 ——8000元/kW;系统的价格根据国内现有的水平可以做到10000元/kW以内。
分析国内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降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2019年上半年苏州擎动和鸿基创能的膜电极批量化产线投产;东方电气燃料电池产线投产等,新产线建成一定程度上结束了国内膜电极和燃料电池少数几家独大的局面,批量化产线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带动燃料电池产品价格下降。
2)2019年国内燃料电池供应链趋于完善,一些零部件可以在国内找到可靠的供应商,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国外供应商漫天要价局面。
3)下游应用开始起量,产线产能利用率提升,促使氢燃料电池相关价格下降。
7、关键材料“从无到有”
氢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有: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以及密封胶。这些关键材料前期国内几乎没有供应商,2019年情况有所改变。
质子交换膜是燃料电池的核心,近几年国内市场主要被Gore占据,目前国内几家质子交换膜企业的产品已经送样试测,反馈结果还可以。
催化剂方面国内相关产线也在建设中,2018年底贵研铂业对外公告,燃料电池用催化剂开发进展进入实验室放大阶段;2019年上海济平开始建设燃料电池催化剂产线,同时送样给多家客户;苏州擎动自主研发催化剂,并将其批量应用于公司的核心产品膜电极上。
气体扩散层(GDL)国内目前已有相关量产线,但GDL的支撑层碳纸或碳布的产业化距离国外有较大差距。
密封胶在燃料电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燃料电池能否正常工作以及工作时的安全性问题,国内目前没有相关产品应用到电堆中,产品主要以进口为主。
造成国内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空白的原因是国内燃料电池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企业在选择供应商选择时产品的可靠性为第一选择原则,因此现有供应商多为有实际使用案例且产品得到认可的国外企业;
同时也因为燃料电池中原材料的测试周期比较长,通常为半年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国内产品的试验验证周期长。
8、10类设备需求增长
近2年中国氢能与氢电行业进入投资建厂热潮,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整理数据显示,2017-2018年国内氢能与氢燃料电池产业累积投资(含拟投资)超过800亿元,其中约15亿用于兼并购及股权投资,其余主要用于产品研发、成立新公司及建立产线和产业园。
目前建设的重心主要是制氢及提纯、加氢站、电堆用关键材料及组件(含质子交换膜、双极板、膜电极)、电堆、发电机、空压机等系统辅件等。
中国新建项目主要用于生产氢燃料电池的相关原材料及辅件,因此带动很多生产设备的需求,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通过调研,当前国内氢能与氢燃料电池产业需求的设备主要有催化剂喷涂机、压合机、双极板涂层镀膜设备、切片机、膜电极及电堆密封的点胶机、电堆检测设备、焊接机等十类设备。
9、加氢站建设提速
目前全球共计586座加氢站,303在运行中,84座计划建设,199座暂时停用。美国加氢站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
欧洲加氢站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北欧,包括英国也有一些;亚洲加氢站大部分集中于日韩,尤其是日本。
全球80%的加氢站是公共开放的加氢站,其中大部分加氢站加注压力达到了70MPa,基本达到了未来为乘用车加注氢气的能力,而目前中国还没有做到这两点;
加氢价格方面,北美地区在14-15美元/公斤,欧洲做到了每公斤10欧元内,亚太地区的日本1000JPY/kg;
氢气来源方面,大部分氢气来源是压缩氢气,尤其欧美、日本等地区都采用压缩氢气,水电解氢气只占了非常小的百分比。
国内加氢站这两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小高潮”,但“大高潮”还在后面。
据调研统计,2018年底国内加氢站有20多座,预计到今年底将建成约50座。而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预计到2020年建设完成100座,到2025年建设完成350座,到2030年建设完成1000座,到2050年加氢站服务区域覆盖全国氢能产业发达地区。
10、17个省份22个城市发布相关政策
进入2019年,氢能产业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各地方的氢能扶持政策、氢能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现阶段,氢能属于政策主导型行业,政策对于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2019年1-6月,中央关于氢能相关的政策文件超过10个,同时有超过17个省份22个城市及地区发布了氢能相关的地方政策,其中包括了两份白皮书与一份汽车产业报告。从政策数量看,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均对氢能产业予以了高度重视。
按省份看,广东出台政策最多,江苏紧随其后,政策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省份政策数量占地方性政策总数比例近60%,这两个地区引领着国内氢能产业发展。